新闻发布会现场
加快贵州水网建设,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。围绕建设“一核四区”大水网,以水利“百库大会战”为抓手,重点推进凤山、观音等在建工程建设,新开工花滩子、英武、石龙等一批大中小型水库,加快黔中、夹岩调水大通道建设和水库配套输配水网络建设,实施一批引提调水和连通工程,推进农村供水管网和灌区建设,全面保障城镇、30户以上村寨、300亩以上连片耕地、高标准农田和产业园区等用水需求。“十四五”期基本建成黔中水网和黔西北水网,同步推进黔东南、黔东北、黔西南水网建设,到2035年全面形成贵州大水网。
加快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建设,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。深入落实“两个坚持,三个转变”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,按照“消隐患、强弱项”的思路,加强大江大河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、山洪灾害防治、城市防洪体系建设,强化流域防洪调度,探索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,整体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和超标准洪水应对能力,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。
加快供水“四化”建设,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。全面推进输配水网络建设,打通生产生活生态用水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按照“规模化发展、标准化建设、专业化管理、企业化运营”的思路,整体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,助力乡村振兴。
加快水生态治理修复,守好“两江”生态屏障。坚持绿色发展、水利先行的思路,系统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、重点河湖生态修复、小水电分类整改和绿色转型升级、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、湖库生态渔业发展,全面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生态产业发展。
加快智慧水利建设,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。按照“需求牵引、应用至上、数字赋能、提升能力”要求,以保障流域防洪、供水和水生态的安全为目标,以提升流域综合治理和管理能力为核心,以提升水利监测现代化水平为支撑,围绕“一云一网一平台”总体框架,推进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移动互联、物联网、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活动全面深度融合,加快数字化转型,积极推进数字孪生流域、数字孪生水利工程项目试点建设,逐步构建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的智慧水利体系。
第十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带动消费近120亿元******
光明日报北京1月11日电(记者鲁元珍、董城)1月11日,北京文化消费高峰论坛暨2022北京文化消费品牌榜发布仪式举行,标志着第十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圆满收官。本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亮点颇多,带动消费金额近120亿元,累计消费人次5.25亿人,在惠民助企、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。
2022年7月至10月期间,第十届北京文化消费季累计举办活动27.84万场,较上届增加20余万场,文化供给水平大幅提升。共有601家企业参与,较上届增加350家。联动开展北京文化消费促进行动,配套5000万元财政资金直达市场主体,在引导文化消费升级、促进消费产业双向提振、提升城市文化生活风貌等方面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。
据统计,本届文化消费季活动内容涵盖文创、演艺、图书、旅游、艺术等多领域,覆盖亲子互动、商务休闲、沉浸体验等多类别,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。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,活动传播力明显提升。据统计,线上活动消费金额约93亿元,占比近八成。本届消费季把握年度特色,聚焦党的二十大、假日经济、传统文化、乡村振兴等主题,为群众带来红色观影季、红色图书特展、中秋文化市集、汉服文化节、非遗国潮游园会、京郊寻美等特色主题活动。
会上,2022年度北京文化消费品牌榜同步揭晓。品牌榜征集评选历时三个月,最终,大型纪实性史诗木偶剧《大象来了》、丝绸之路上的敦煌——数字敦煌展、《2022爱乐汇文化品质演出季》、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、北京图书大厦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、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、舞蹈诗剧《只此青绿》、电视剧《人世间》等54个品牌荣登年度榜单。
会上发布的“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十周年报告”显示,十年来,文化消费季累计消费9.8亿人次,累计消费金额超1100亿元,累计实现惠民金额48亿元。参与企业数量从早期的百余家增长至600余家,活动时间从首届的一个半月延长至4个月,活动数量从最初的2万余场增长到27万余场,活动板块从首届九大专项精品活动,拓展至第十届六大特色板块二十余项主体活动,活动体系越发完善、活动内容越发丰富、活动质量稳步提升。
《光明日报》( 2023年01月12日 10版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